JPMorgan 正在對用戶數據的訪問收費。這對金融基礎設施來說是一個關鍵時刻 JPMorgan 正在對金融科技公司收取客戶數據的訪問費用。這些數據包括交易歷史、餘額以及最終用戶與銀行系統互動所產生的行為信號。到目前為止,這些信息可以通過數據聚合器或直接 API 獲得,促進了支付、預算、貸款等方面的金融科技創新。 通過在這種訪問之上引入定價模型,JPMorgan 正在做出一個深思熟慮的舉動。它正在主張對由用戶生成但存儲在銀行控制的基礎設施中的數據的所有權。 這不是一次性的政策更新。這是一個結構性轉變,告訴我們關於傳統系統未來走向的一些基本事實。 模式 當一個平台獲得足夠的市場權力和依賴性時,下一步的默認選擇就是從中提取。這並不新鮮。操作系統、應用商店、支付網絡和電信基礎設施都遵循了相同的曲線。 一開始,重點在於分發。然後轉向控制。最後,變成了租金。 當一個核心金融實體開始收取其他人僅僅為了閱讀用戶授權的數據時,你正在實時目睹這最後一步。 技術問題 金融 API 與公共協議不同。它們是受控的端點,具有速率限制、使用限制、合規門檻和合同依賴性。通過對這些 API 收費,銀行可以決定誰被允許構建以及這些建設者能夠提供什麼。API 對產品體驗的關鍵性越高,槓桿就越大。 這不是技術創新。這是一種通行費。 一旦數據成為基礎設施提供者的收入來源,激勵就會是將其分割、鎖定並以利潤出售。 這根本限制了可以在其上構建的內容。 為什麼加密貨幣在這裡很重要 公共區塊鏈顛覆了架構。數據被寫入全球可訪問的網絡,具有無需許可的讀取和寫入訪問權限。狀態由共識維護,而不是由對手方維護。身份與加密憑證相關聯,而不是私有賬戶系統。代碼是開放和可組合的,而不是授權或受限的。 在這種模型中,訪問不是商業開發的談判。它是系統本身的屬性。 智能合約在所有用戶之間可預測地執行邏輯。數據存在於每個參與者都可以平等訪問的賬本上。協議可以無摩擦或仲裁地組合在一起。建設者不需要請求訪問,用戶也不需要信任中介來存儲或釋放他們自己的信息。 這為創新創造了一個根本不同的環境。 它還創造了一條逃避希望從每一層用戶活動中獲利的平台的路徑,同時防止競爭的出現。 全球背景 這個問題並不僅限於美國。在歐洲,PSD2 創造了銀行與第三方提供者之間的強制數據共享,但許多機構抵制合規或通過身份驗證流程引入摩擦。在中國和印度,國家金融基礎設施越來越集中,將國家鏈接的身份與減少用戶級可攜性的支付系統結合在一起。在拉丁美洲,超級應用程序正在競相將金融、身份和商務整合到垂直整合的平台中。 共同的主題是相同的。集中化導致限制。限制創造依賴。依賴轉變為控制。 我們正在目睹相同的結構重複,只是有了新的參與者。 我們面前的決定 有一種未來的版本,其中每一個金融互動都被系統中介,這些系統監控、定價並限制對你自己數據的訪問。可攜性受到限制,可組合性是虛假的,而新產品則被控制基礎設施的舊有者徵稅。這是封閉系統的自然軌跡。我們在各行各業和地理區域中都見過這種情況。現在又在重演。 加密貨幣提供了一種替代方案。但這種替代方案並不是保證的。我們需要問的問題是,我們是否真的在朝著更開放的方向發展,還是僅僅是在用新名稱重建相同的約束。監管參與和機構成熟並不是壞事。在許多情況下,它們是擴展的必要條件。但如果這些努力導致重建定義傳統系統的相同控制形式,那麼這個項目已經失去了其優勢。 我們不應該通過限制來優化防禦性。我們應該利用我們的地位和盈利能力來建立更好的訪問、更開放的架構和更可組合的系統。這意味著投資於協議,而不僅僅是平台。這意味著參與共享基礎設施,而不僅僅是從中提取價值。 在 @krakenfx,我們試圖做到這兩點。支持和保護定義這個行業的協議,並在其基礎上構建。不僅僅是我們的。不僅僅是一條鏈或一個堆棧。一個多鏈、多環境、多用途的世界。目標不僅僅是正常運行或產品覆蓋。它是忠於這個系統最初設計的目的。全球無需許可的始終在線的金融基礎設施,任何人都可以在其上構建,任何人都可以受益。 如果我們對此認真,那麼我們需要避免每一代基礎設施建設者都陷入的陷阱。封閉的花園很容易辯護。它們提供控制、可靠性和短期的槓桿。但它們也是我們最初來到這裡的原因。我們不應該花十年時間建立開放系統,卻最終重建相同的約束,只是品牌更好。
28.68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