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論」是那些當你覺得自己過於高雅而不想說「道德」時經常使用的詞彙。 這些區別幾乎完全是表面上的,並且基於對道德本質的誤解。道德是價值辨識的全方位基層。所有美學和認識論的事物,價值論將其包裝在內……那些都是道德的衍生物。 道德不一定是規範性的,它是一組使用道德框架的價值判斷,例如關懷/傷害、神聖/墮落、自由/壓迫、公平/欺騙等等。而倫理學是規範性的,意味著「根據這些道德信念,我們將如何行為」(例如行為準則)。政治本質上是國家層面的規範道德。 價值論要麼錯誤地陳述了這一區別,要麼故意忽略它,以便提供一個更為生硬的術語來描述道德所包含的相同事物。我所看到的對這個詞的最佳辯護是,人們似乎經常將「道德」誤解為僅僅是好/壞的事物,並感覺這將討論轉向責備遊戲的領域,而「價值論」則通過提供一個不會讓任何人不安的消毒詞來緩解這一點,但執行的職能完全相同。 沒有任何東西在「我們重視什麼,為什麼?」的更基礎的基層上運作得比道德更好。如果你想深入探討比這更深的領域,你就是在深入基因學、神經學。這不再是超越道德的哲學努力;道德基礎是所有價值和立場衍生的至高無上的倫理、美學和政治權威。 將聽起來很智識的術語貼在簡單的概念上並不會使它們更具智識性,只會使其變得模糊和難以接近,以便給你的「Less Wrong」朋友留下深刻印象: - 「斯特勞斯分析」?哦,你是說像是讀懂字裡行間的意思。 - 「優化不同的效用函數」?是的,我有時也喜歡不同的東西。 - 「隨機過程」?你本可以說「隨機」,這樣就很好了。 等等,依此類推。 理性主義社群特別喜歡這種重新品牌化,因為它使日常觀察聽起來像是你在進行高深的思考。但你的奶奶也可以用更簡單的語言同樣準確地描述這些情況。 這是同樣的模式:拿一個常見的概念(我「陷入兩難」)並用偽高雅的華麗術語包裝它(我現在「處於一個次優均衡的摩洛克系統中」),然後突然之間你不再是在抱怨一個糟糕的情況,而是在分析多代理系統中的協調失敗。 道德是所有價值導向事物所依賴的超類結構;「價值論」只是穿著華麗西裝的道德。
2.4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