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项目投放增多、 用户对广告的敏感度越来越强, 以及一众“嘴撸”平台兴起之后, 其实,项目做KOL投放的逻辑早就变了。 💚23年下半年的时候,流行“大力出奇迹”,项目方预算多,用户甄别广告的能力还没被激发出来。 且说白了大部分Web3项目都没咋搞过投放这一套,于是就直接把还可以的KOL们都投一遍,在推特制造出一片繁荣的景象。 另外,刚好是熊末牛初,KOL们手上钱多起来了,项目就趁热搞个KOL Round,不用太多成本就能PUA KOL干活。 那时候不论散户还是listing都买单,项目做投放的ROI是极高的。 💚到了24年,会发现,开始做投放的项目越来越多了,把预算撒出去后,没法做到差异化,搞不出大水花,以及用户开始识别广子了后,大密度投放,反而会引起反感。 于是项目开始主打精细化投放——根据不同的叙事、Mkt目的,来找相对应的KOL,设计宣发节奏进行投放。 @JELabs2024正是在这个阶段,发现了这部分需求,做到了差异化、专业化,从而快速积累了大量case。 如果整体的投放策略设计好的话,对项目不论是品牌,还是用户增长、交易量促进,都会有很大的加分。 💚后面,反正项目打广告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了,不如公开打广告,于是项目就开始了一些列的“嘴撸”活动。 “嘴撸”活动确实是让项目的曝光量增多了,但是用户对项目的信任感反而降低了。 当批量化的内容,如大水漫灌般涌现在推特流的时候,反而激发起了群体的不信任感和厌倦情绪。 💚接下来,项目再做投放,一定是需要找到实打实的核心支持群体,同时在辅以部分气氛组。 所谓的核心支持群体,也就是其真的认可项目、认可团队,觉得这个项目有意义或能带人赚到钱。 发长推好,还是短推好,之类的问题,其实都只是“术”的层面,都不本质。本质的是KOL要走心。 直接给钱就喊的内容,是不动情、没有感染力的,所以项目至少要先让一部分群体“动情”。 这部分群体是有影响力的大KOL当然很好,但是如果是KOC或大使,也很不错,反正主打一个真情流露。 而气氛组,就是来烘托氛围,放大效果的。 🌈步入到这个阶段,对于项目方或者agency而言,做投放就不仅仅只是找KOL、打预算、设计内容那么简单了。 具体的之后再share,或者也欢迎感兴趣的朋友一起约call交流。先去吃饭噜🍗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