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读了@keyahayek的帖子,感觉很震撼。在和几位Z世代创始人交谈后,有些事情我再也无法忽视。 Web3属于那些积极进取的Z世代建设者。 但最近?这种在LinkedIn上冒出来的假“Z世代创始人”文化让我感到恶心。 我的愿景? 一群年轻的狼说“去他妈的规则”——烧掉GPA,抛弃企业阶梯,竭尽所能地全力以赴去建设未来。 就像大哥Kay说的那样。 但我们实际上看到的是什么? 大学生们聚集随机队友参加黑客马拉松和比赛——不是为了建立真正的东西,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给大科技或金融工作填充简历。 纯粹的追逐名声。 别误会我:更多的Z世代加入Web3是很棒的。 上一个周期被老一辈的恐龙主导。 现在?我们更快、更大胆,实际上在执行。这就是进步。 但让我们现实一点:很多Z世代只是这个财富转移运动的跟风者。 红旗: 前几天,一个朋友给我发了一个LinkedIn个人资料: 某个HKU的大一新生,带着“孩子老板”的气息,穿着西装打着领带,个人简介里写着“Web3”……同时在大量申请传统金融实习。 我朋友:“你认识这个家伙吗?” 我:“这个小丑是谁?” 是的,除了核心的Z世代OG,随机的外来者也悄悄进入了。 如果他们真的在学习?很好。但90%的人只是把“Web3”当作标签,同时做着最迎合的事情。 也许是CRCL ICO的余热,或者某些AI初创公司的狂热溢出。 无论如何,这些人很容易被识别: - 区块链知识停留在2017年ICO时代 - 没有努力去建立网络或参加活动 - 从不牺牲GPA、校园社团或他们的“黄金”企业管道 与此同时,真正的Z世代建设者? 他们在为奋斗牺牲一切: - 跳过讲座去见风险投资(我这个学期已经缺席20多节课) - 飞往全球各地的活动,即使身无分文(致敬那位背包客在新加坡参加Solana Breakpoint) - 在发现机会的几个小时内预定航班 - 在凌晨4点因为灵感闪现而向联合创始人推销 - 先建设,后担心考试 - 在各处拼搏交易——从迪拜的鲸鱼豪宅到东南亚的KTV后房 这才是真正的Web3精神。这是朋克的能量。 然而,经过这一切,这不是一次指责。这是一篇感恩的帖子。 我只是感激我找到了我的部落。 致敬那些疯狂的家伙、疯狗和与我同行的摇滚乐degens:@0xUClub、@hyfidaksh,以及我在路上遇到的每一个冒险者。 特别感谢我的Z世代伙伴,@hyfidaksh。我们一起坚持不懈地前进了一年,固执得要命,但总是在建设。 无论是@RealSigmaLabs还是@sigmaboy_ai,我们都通过做最疯狂的事情来体现“Sigma”这个名字。 无论胜负,我们都在向传统道路和那些追随它们的懦夫竖中指。 我认识太多的人: - 一夜之间辍学 - 当市场变化时迅速转变 - 像狼一样追逐有利可图的想法 - 把生活当作未知的荒野 这些人是我Web3征程的动力。 我在高中时对传统道路竖起的中指?依然高高在上。 Z世代的Web3意味着: - 去你妈的预定道路 - 为狂野、不受过滤的想法而欢呼 毫无遗憾地向前冲,投入其中 继续战斗,Z世代。燃烧得明亮。努力建设。让我们去吧。🔥
Kay Capital
Kay Capital7月14日 21:33
儒家教育告诉你与人为善和平共处向内求。这是毒教育。因为新钱出现就是稀释老钱份额,发财本身就会得罪既得利益。 比如嗯哼太子,没听说定向割了谁(起码我没听说,不是很熟悉),向上社交挣到钱了,就是有很多人嫉妒他。 所以攻击性是稀缺的特质,做题家没有这个特质,永远都是小心翼翼唯唯诺诺畏首畏尾。人在资源短缺的时候就应该是 aggressive 的,因为几乎没有体面的赚钱/争夺资源方式,都是挣到钱开始守成了,才笃悠悠地锻炼心性、慈眉善目,开始段永平麦刚大道平常心。
3.98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