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創始人不應該把自己視為印度創始人,而應該視為互聯網創始人。 當你坐在一把中國椅子上時,你不會把它視為一個具有文化意義的中國物品。它不像點心或紅包。這只是一把在全球競爭中具有競爭力的椅子,恰好是在中國製造的。 同樣,印度的技術專家應該製作具有全球競爭力的軟體,恰好是由印度人製作的。
Vatsal
Vatsal7月19日 18:12
「了解藝術史術語,如「塞尚」或「畢卡索」,成為一種應用技能,因為你可以在生成 AI 藝術時將它們用作庫調用」 來自 The Network State 播客的筆記,與 @MohapatraHemant 和 @balajis
當你使用 Google Docs、GitHub、Cursor、Perplexity、Angellist 或 Photoshop 時,即使首席執行官或創始人恰好是印度裔,你也不會將這些視為「印度」產品。 同樣,來自印度及其海外社區的所有內容、代碼和智能合約應被概念化為「互聯網優先」,而非「印度優先」。 明確地說,印度這個國家每天都在進步。它現在正成為全球的發射平台。擁有超過 8 億的互聯網用戶,其中大多數在過去十年上線,加上數千年的文化歷史,印度擁有大量的用戶和優質的生產者,能夠在全球範圍內成為數字強國。 這一進步的巨大功勞必須歸功於過去十年印度的國內政治領導。改善基礎設施到這個程度並不容易。 但即使一位印度創始人作為後勤考量在印度首先推出,他們的思維模式最終應該是「互聯網優先」。因為互聯網是全球市場。隨著區塊鏈的興起,它現在為任何在線的人提供統一的貨幣政策、智能合約執行、身份、財產權和爭端解決。 從印度的角度來看,你可以將互聯網視為獨立的第三波。首先,1947年從倫敦的法律獨立。然後,1998年通過波克蘭核試驗從華盛頓特區的實體獨立。最後,通過 Reliance Jio 和互聯網的興起實現經濟獨立。 畢竟,一位印度工程師在西方可能是二等公民,現在不幸地因為是資本家而受到左派的仇恨,因為是移民而受到右派的仇恨。然而,他們在全球互聯網上是第一等公民,在那裡他們終於是平等的。這就是點對點網絡的意義。 因此,互聯網優先。
155.93K